海安:以成果转化有助于科技创新 汇聚院士力量促高质开展
发布时间:2019-06-01 10:23:59阅读数:736
5月25日,江苏省海安市举办了第六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活动,来自海内外600多名专家教授参会。活动现场,海安市个相关单位分别与中科院过程所、复旦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等高校院所签订了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电子芯片封装项目、精密模具制造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人才项目。与喻树迅、俞建勇、张新明、刘秀梵等11名知名院士签订了10个院士工作站项目。引进了锂离子电池涂碳箔及其浆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新型车用备胎升降器及引擎盖拉锁研发及产业化、电子变色玻璃技术的引进及产业化等10个原创性成果项目。引进了海安科技银行、毅达资本科创投资基金、海安市材料检测评价中心、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基地暨遗传疾病检测海安分中心等10个重点科技服务平台。
大会现场
近年来,海安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开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奋力有助于海安高质量开展走在前列。从2012年起,陆续在七年在南通市综合考核中取得第一。2018 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中分别列第28位、第7位。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中列第26位。营商环境评价列江苏96个县级城市第2位,人才综合竞争力全省第5,江苏长江以北第一。
海安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力打造“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顺利获得深入召开“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等活动,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培育经济开展新动能。2014年以来,海安企业先后与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52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212个,支付合作经费超过6亿元。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在海安设立新材料、机器人等产业研究院8家,联发集团、天楹集团等21家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高校院所建成企业研究院。2015年,海安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两个县级试点城市之一,成功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8年,海安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荣获该殊荣称号的县(市),全省仅有5家,全国共52家。
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作主旨演讲
在推进经济社会开展的过程中,海安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去年来,海安全面召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开展,努力构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开展模式。持续打造行业单打冠军,2家企业成为全国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高企培育“小升高”计划,建立高企培育库,实行保姆式、专业化服务,给予专项资金扶持。2018年净增高企44家,净增数南通市最多,高企总数达到193家。31家企业成为省高企培育库2018年度入库企业。认真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全年共入库164家。
海安市市长于立忠作推介
为更好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海安大力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和“人才新政40条”,每年财政资助人才项目40个。近几年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家级顶尖人才56人、高层次人才2506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五,江苏长江以北第一。随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近两年,海安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463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120个,2018年净增工业开票销售的50%以上来自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首届海陵英才颁奖现场
今年以来,海安以召开“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在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设备投入、竣工达产等关键环节上全面发力,一季度申报南通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7个,7个项目进入南通市前20强,5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库,新开工项目数、重特大项目数、前20强项目数均呈现出压倒性优势,项目建设重夺南通市“流动红旗”。
签约现场
中共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在主旨演说中以6个“更加突出”来表示海安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囊括。他表示,将按照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深入召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更加突出高端引领,切实提升创新能级;更加突出企业主体,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密集区;更加突出政策引领,广泛营造创新氛围;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有效激发开展活力;更加突出人才支撑,构筑人才开展高地。(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一篇: 聚焦 | 光谷一天两场论坛,中外12位院士现场献策
下一篇: 院士工作站落户小乡村